面對不同年齡、領域、專長、個性的人群,要懂得『切換自己』
程度曲線有高有低,維持在中間值的那條『平均線』
適時地又高又低,讓所有觀眾都能夠被照顧到。
我是個『敢說』又『愛說』的人,但不希望是『亂說』,期許自己朝『懂說』前進,做個有感染力的人!
人際感染力6班-廖子儀
距離【煉金術】兩週,再次來到東明老師的課堂,這次的學員們來自的領域、族群更加多元,老師在這些學生面前,不改幽默魅力,歡樂與教學並重的本色一覽無遺。
【感染力】的內容更著重於『人際互動』,老師使用「形象 vs 印象」做開場:
形象跟印象哪個重要?
答案沒有一定,但是…『形象』是外在的,花錢花時間;『印象』靠的卻是累積,是能力,是本事。
你希望...人家閉上眼睛後,想到你的名字時,腦中閃過的形容詞是什麼?
談話互動過程中,少用「你、我、他」,一方面增加對方的好感,同時也是更加禮貌的一種表現。
老師在課堂上經常強調『演』的重要,演說、演講,如果說話時加上『演的技巧』,表現會更出色。
換個說法:『詮釋』,將語氣、動作、表情『詮釋』的吸引人,有時依靠道具、圖片、簡報,『借力打力』更能夠加分!
其中一次演練令人相當深刻,如何透過技巧『間接地』問出想要的答案?
舉例:是否單身?結婚沒有?有沒有孩子?
就像是剝一顆洋蔥,要慢慢地由外往內剝,一層一層去剖析,如果直接一刀子捅進去,不僅容易毀了洋蔥,也得不到想要的形狀。
與人互動也是如此,特別是與陌生人互動,由外而內,透過說話,一層層卸下他的心房,最後一鏢『中靶』。
『看醫生理論』、『共識 vs 共事』我想併在一起說:
醫生理論三個口訣「問、聽、說」
『問』自己想知道的問題;『聽』對方所說的話,漏斗式歸納後,整理出重點,有不明白的地方,再問;『說』出對方想聽的點,有沒有『說中點』?
透過「問、聽、說」三個步驟,讓雙方的頻率一致,有了『共識』也才會有『共事』!
為人津津樂道的『蔥油餅理論』、『媽媽桑理論』,一個是厲害的行銷技巧,另一個則是觀察的技巧,這也與我平時『約人』的方式相呼應,我約人不問「有沒有空?」,而是問「星期三還是四比較有空?」藉由暗示、引導的問法,達到自己的目的,提升商品的價值。媽媽桑理論著重於『觀察』,知道客人要什麼、喜歡什麼?來這的目的是什麼?是來開心還是談生意?都要懂得『觀察』,媽媽桑+蔥油餅,代表著是無往不利的銷售高手。
其實,醫生的『問聽說』與媽媽桑的『觀察』,一動一靜,兩者互相結合,更是相得益彰。
面對不同年齡、領域、專長、個性的人群,要懂得『切換自己』,程度曲線有高有低,維持在中間值的那條『平均線』,適時地又高又低,讓所有觀眾都能夠被照顧到。
我是個『敢說』又『愛說』的人,但不希望是『亂說』,期許自己朝『懂說』前進,做個有感染力的人!
人際互動中最重要的『球球理論』,八種球法各個精妙,我大致歸類為幾項,
(1) 丟球、做球vs接球:最基本的球款,會丟、會做,對方才有機會接球,什麼都不做,別指望對方會主動給你回饋,兩人溝通像乒乓球,一來一往才會順暢。
(2) 搶球vs護球:自己想說話時,要懂得去『搶』,在對的時機,去搶到那顆球,讓自己能夠說話,相反地,在說話時要懂得『保護』自己的球,別讓人給『搶了』。
(3) 殺球vs躲球:殺球要慎用,是因為不禮貌的同時,也容易傷到人,是非常危險的球法,能少則少;自己不殺,不代表別人不殺,面對殺球時要會『躲』。怎麼躲?像打太極一樣,四兩撥千金,直接殺回去絕不是好辦法,讓對方覺得你『好像有回答』!
(4) 收球:有開始也就有結束,怎麼『收得漂亮』也是門學問,收的普通,也就平凡結束;收得漂亮,卻可以讓觀眾在讚嘆中結束,『能放能收』就是境界!
每次上東明老師的課,除了讓自己有所提升以外,還能夠學到許多新的事物,得到新的感動與啟發,看到高出我非常多的境界,讓人不禁想更努力往前,不說缺點,只有調整與加強,
老師總是如此說,也知道自己有好多地方可以『調整』,可是….心急的我不免對於進步的速度感到不滿,老是想更快、更好、更強,心態更需要調整好,向東明老師學習想法、價值觀、人生思維,亦步亦趨,期許有天能成為自己想要的人!
課程中認識了許多新朋友,有幾位聊得愉快,互留了聯絡方式,在課程之外也結交了人脈,一場成功的課程背後,自然有許多辛苦的工作人員,
除了已經認識的瑋銘、阿薴、柏翰以外,更有大老遠來自高雄的廷豪、惠心,雖然大家對我的殺球都是不遺餘力,但感受得出彼此之間的那份親切,希望將來有更多機會與大夥碰面!
最後要額外感謝老師帶我一趟『去油之旅』,除了去油以外,更是讓我體驗了好多事物,子儀會謹記在心 (笑)
也謝謝瑋銘、阿薴、放假的智鈞、客串的老書從台中特地拍給我的影片,我感動得眼淚鼻涕都一起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