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說話時...
對象不同、年紀不同、身份不同
要懂得轉化內容讓對方聽得懂
提早到講課場地做準備是我的習慣
除了運用時間讓心情沉澱下來
再者是勘察場地、把當日授課教具擺定位,若有臨時的突發情況還有時間能應變
在成長營揭開序幕前
招集關愛之家的老師們開行前會議
行動前要規畫
畢盡兩地文化有些許不同,
做事前要先達成「共識」才能「共事」
每個活動、課程的安排都有要傳達的重點、學習核心
而我也能從他們的口中瞭解到孩子們生活、學習上、老師們教導孩子遇到的狀況…等問題轉換成這次成長營的課程裡
有趣的是
除了成長營要教關愛之家的孩子們外
這躺旅程也同時在磨練著剛進公司的阿薴及沒有社會經驗的大學生孟宏
我請孟宏負責義大利麵團隊遊戲的道具
到了大賣場我們分頭行動,20分鐘後集合
10分鐘不到,孟宏跑來找我:
「老書,這邊好像沒有賣義大利麵,我剛剛找了三位服務員詢問,答案一致說麵在A區!我找了找有雞蛋麵、通心麵就是沒有義大利麵。」
當下聽到第一個直覺
大賣場怎麼可能沒有賣義大利麵?
立刻問了附近的服務員大姐:「請問一下,有賣義大利麵、進口麵嗎?」
「進口麵在B區。」
說話的技巧有時在於問對問題
孟宏要學習到的是
當說了關鍵字「義大利麵」,三次得到的回應是「A區販售的本地麵」
就要試著用不同方式(換個說法或描述細節)讓對方聽懂
才能快速達陣,得到想要的資訊!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