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本書「說中點、講重點-我就是能說動人」,讓大家清楚了解「自信說話、魅力表達」的方法,
其實要把腦子裡完整的傳達出來是需要時間練習。
有了基本的說話能力,當然也要持續進步到達更好且更具自我魅力。
這一年的企業內訓、一對一的顧問課程,讓我接觸到幾位已經在說話能力上,大多數的人認為已經很好的企業老闆。
這群老闆的共通點是希望在人際與職場上更俱有影響力,每當他們在人前、鏡頭前的公眾發言,會時時刻刻的要求自己的表現更加精準,
比如,昨天要對員工激勵、今天要對電視媒體發言、後天要對外國合作公司夥伴們簡報、甚至要到國際研討會上發表意見…等等。
為了讓聽的人,不管哪個領域,哪個年齡層、性別、是否彼此認識,都能更了解發言人所傳達的內容。
無論站在哪個舞台,開口說話的人,說話的內容有可能一樣,因為身份不同、場合不同、也因為聽眾不同,說法也需要調整。
因此寫了一個「國際萬用轉換插頭」理論,說話對象不同而需要加裝個轉換器,讓聽的人「懂」,少了這個環節說話有可能會產生「誤會」,
說者明明沒有這個意思,聽者卻聽成另一個意思,沒有了「共識」怎可能會有平順安穩的「共事」,因此誤會就會持續產生。
為了測試這個理論是否可以在不同領域使用,花了不少時間找不同年紀、領域做測試,
對象從65歲的企業負責人到約莫七歲的幼稚園小娃兒都有,持續得調整與修正,才有書上完整的內容。
因為本身工作的關係,常接觸到不同領域、不同年紀的人,加上我的勇於嘗試,
溝通上的問題就會被突顯出來,這些相關的問題也常在職場上發生。
例如上對下的溝通、跨部門的溝通、對外的溝通,都需要轉換對方聽得懂得內容。
如何說出自己的「專業」,且不讓聽者覺得「油條」、「匠氣」,真的需要時間來琢磨。
課堂上常提到「說的內容」可能沒有錯,但傳達時的表情、動作、眼神、聲音的大小聲、節奏沒有到位,就會有誤會。
這是一本兼具「理論與實戰」的攻略書,裡面除了有非常豐富的經驗分享外,也很多有趣的理論,
除了延續第一本書的特色,西瓜理論、漏斗理論外,
在第二本也增加了增加簡報力的魚骨理論、切換說話能力的國際萬用轉接頭理論等,
同時透過幽默有趣的插畫,讓大家更了解「說中點,講重點」的重要性。
一直以來,都會要求自己「先求有,再求好」,所以也因為這樣的想法,
讓成長大幅躍進,要求精進自己、突破自己、期許自己成為心中的「經典」。
課堂上有很多學員給我鼓勵,也收到很多讀者回信分享,
到王東明老書臉書粉絲按讚、讀了書、聽演講、上了公開班課程,讓自己在舞台上越來越有自信了!
每回看到這樣正面回饋,心裡總是滿滿的感謝,謝謝大家所給予的每個機會。
在大家的協助下,完成第二本專業書,希望大家可以把第一本外功技法與第二本的內功心法做結合,
兩本結合運用,不論在生活上、職場上、愛情上,以及人際關係上,都可以一帆風順,說出人緣、講出業績。
謝謝大家對我的期待,我也期待那個全新自信有魅力的你,出現在我面前。
我們一起加油!並祝大家2015年能說出屬於自己的影響力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