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說得專業,但不讓聽者感覺「油條」或「匠氣」,是銷售溝通的一大挑戰。

懂得巧說話的人,不只能贏得好人緣,也能幫自己創造高業績。

撰文◎陳鈺婷

知名企管講師王東明常說,「有人的地方,就是舞台。」在「人人都是業務」的時代,無論從事什麼工作,都需要經營個人品牌的觀念,每個人隨時隨地都在行銷,即使當講師也不例外,只是講師行銷的品牌和商品是『自己』,商品是『課程』. 本身教過很多超業學生,王東明觀察,頂尖業務和一般業務的最大不同,就是超業會特別用心在「人」,而不只是「產品」。

FullSizeRender 4  

想把話說好 得先學會觀察


所謂用心在「人」,就是建立「好感度」,這與人際關係、溝通技巧息息相關。許多人以為,厲害的業務都屬於「舌粲蓮花型」,其實不然;王東明原本也不是個性外放, 喜歡說話的類型。商業攝影師出身,後來創業賣過滷味,又開公關活動公司,近幾年轉進企業內訓當講師,與其說他會說話,不如說他擅長觀察,而這個善觀察的特質,幫助他成為說話達人。王東明說,當攝影師時需要說話的機會不多,但後來創業賣滷味,站在第一線服務客人,逼著自己非說話不可。當時自己賣的滷味並不是最好吃的,也不可能是最便宜,只因為懂得經營顧客關係,所以客人絡繹不絕。他還發揮『觀察』的工夫.針對不同的顧客群,調整自己的說話方式,而不是重複對每個人說同樣的話。每次有客人上門,他會先觀察判斷客人屬於那種類型?若碰到外食的單身女性,考量女生比較有健康觀念,會親切提醒「今天的青菜新鮮又便宜喔!」這樣說往往能吸引對方買單。若碰到媽媽型客人,打算買回去給家人吃的,他則會注意份量,要讓對方有「飽足感」。賣滷味時,他在攤子旁放了一張桌子和幾張椅子,原本打算趁沒客人時休息讀書用,但因為親和力十足,很會跟人閒聊,後來客人都喜歡跑來跟他聊天,他的主顧客幾乎都是這樣「閒聊」來的。

 

閒聊不是亂聊 目的在收集資訊

 

王東明現在也開課教人「閒聊術」,他強調,閒聊不是亂聊,更不是打屁哈拉,更不是探人隱私,而是透過輕鬆的方式跟人交流,拉進距離,進而從中收集資訊,抓出對方的需求。所有業務都是從被拒絕中,找到『拉關係』的機會,太過『目的性』的溝通,容易讓人感到害怕,銷售最好從無傷大雅的閒聊開始,至於用什麼話題切入,就看個人聊天功力。簡單的說,就是盡可能找出雙方的共通性,相似程度不一定要很高,重點是氣氛愉悅,因為關係融洽,成交機會就會提高。看似簡單的閒聊,做起來並不容易。前陣子他到某家肥料公司上課,很多業務人員都反映,不知道如何和客戶拉近距離?他當場拉了一位資深業務上台,然後詢問學員,知道這個同事平常喜歡做什麼嗎?結果大家答不上來。王東明點出問題說,平常大家只忙工作,眼中只有業績,少了對人的關心,當然不會知道如何跟人閒聊,對同事都如此,更何況是客戶?王東明強調,拜訪農家賣肥料,不應該一開口就談產品有多厲害,而是先建立關係,找不到話題,隨口聊電視劇《世間情》也很好,只要能引起共鳴即可。為了跟什麼人都能聊,平常要多方涉獵各種資訊。早期他曾在社區大學教阿公、阿嬤攝影,後來當講師接觸企業主管或老闆,訓練他跟什麼年齡層都能閒聊的功力。延伸自己的觸角,就能提高跟人的『連結力』。但切記不要犯了閒聊的大禁忌─不懂裝懂。有些業務員為了跟客戶互動,碰到不懂的話題,也會強迫自己搭話,與其死要面子裝懂,還不如真心請教。人們對於自己擅長的事,通常會很樂於分享,業務員讓對方盡情地說,也是一種建立關係很好的方式。

FullSizeRender 5  

 

話術是行銷劇本 好業務演活角色

 

幾乎所有業務都受過說話訓練,但是學了話術技巧後,卻不見得知道如何運用在實際銷售上。王東明說,話術就像是「行銷劇本」,可以作為跟客戶溝通的依據,但光會話術還不夠,就像演戲一樣,戲要好看,光劇本好沒有用,還要有懂得詮釋的好演員,把劇本演活才行。若業務只會照本宣科,很容易流於匠氣的「話術銷售」,缺乏情感因素當觸媒,交易很難成功。銷售溝通必須兼具理性與感性,前陣子王東明到百貨公司逛街,正好碰到專櫃在做促銷,當時他看上兩雙鞋子,一雙是正式風格,另一雙造型特殊、風格強烈,考量講師工作屬性,所以他有點遲疑。當時站櫃的店員,很細心觀察到他的反應,於是選擇理性、感性併用的溝通方式。在理性訴求上,提醒他當天買兩雙有特別優惠,非常划算;店員看他打扮時髦有型,因此也發動「感性」攻勢,鼓勵他買下風格強烈的那雙鞋子,強調「不是每個人都能駕馭它」。最後這句話,打中望王東明的心,因為他是個很喜歡挑戰的人,所以聽完當場決定兩雙都打包。

 

10834790_10203125836612086_2079240719_o-1    

王東明說,想要跟各種類型的人打交道,溝通要懂得「轉換腦袋」,就像是萬用轉換頭,幫我們隨時轉換頻率。

 

活魚理論 開頭吸睛結尾有力


談到銷售溝通,王東明分享自己發明的「活魚理論」,也就是溝通要做到像是一條活跳跳的魚。銷售溝通的開頭,就像是魚頭,眼睛要張開,「目的」要夠吸睛,讓聽者眼睛一亮,產生興趣。再者是魚骨的部分,銷售溝通要有架構,有足夠魚肉為骨架添肉,也就是在銷售時要輔以實際案例、數字資料佐證;銷售溝通的結尾,稱之為魚尾,就像活跳跳的魚,尾巴一定有力道,溝通結論要有重點,甩尾要夠力。王東明說,銷售提案就是分享,一定要有熱情,每次做銷售都要是活魚,如果缺乏熱情,就變死魚,那是無法感染客戶的。除了好的說話技巧,業務對客戶做銷售時,更重要的是抓住對方心理。他曾教過一名經紀人,對方很會說話,一般溝通沒問題,找他求助是希望提升對客戶心理的掌握度。他觀察對方犯了一個錯誤,就是同一份資料會一次寄給不同對象,如此,對方自然不會產生擁有高價值情報的感受。他建議的策略是「特殊化」、「特定化」,例如跟客戶說「我只告訴你,這是特地為你保留的」,並且不讓這些對話外洩。把握這個原則,對方自然會有受寵若驚的感覺。在職場上想要對所有人都一視同仁,樣樣都明白告知,這就叫作公平嗎?王東明用談戀愛做比喻,如果戀愛時,男生對女朋友之外的女生都一樣好,女朋友會有何感想?商場關係也是如此,有好的機會、額外的好處,誰都想第一手知道,都希望自己能得到最特別的,這就是人性。

 

保留三分不老實 爭取談判空間 

 

雖然銷售溝通,誠實是基本原則,但王東明分享了另個有趣觀點,就是工作上要當個「不老實的老實人」,保留「三分不老實」。簡單的說,就是對於工作本份要老實,但對外溝通和應對技巧上,要掌握「話不用一次說盡」、「籌碼不用一次用盡」的談判心法。曾有個業務學生跟他反應,雖然自己業績不錯,但經常被客戶『柪』,很苦惱沒辦法提高客單價。王東明發現,問題出在這個業務太老實了,每次跟客戶接觸,都把商品的內容十足報告完畢,沒讓客戶有幻想和提問空間。因此,他建議在談判時做到「留白」,也就是保留三分的不老實,引起對方的追問和興趣,就可能爭取到談條件的空間。這就像他平常上課,碰到學員很想知道的事,有時也會稍做停頓,把三分內容留到學員詢問再說,這樣做比直接說,更容易達到效果,這和銷售道理是相通的。

 

準備萬用轉換頭 說對方聽得懂的話 


業務每天面對形形色色的人,如何跟各種類型的人都能打交道?王東明說,關鍵就是要能「轉換腦袋」,這就是他常說的「萬用多國轉換頭理論」。他解釋說,出國旅行我們會帶萬用轉換頭,以便在國外也能使用電器,萬頭轉換頭幫我們把不同電流頻率,轉換成當地人使用的標準,這和業務跟不同類型客戶交涉是相同的道理。因應說話對象不同,業務人員需要加裝個轉換器,確保對方能夠聽懂,少了這個環節,溝通可能產生誤解,或者根本有聽沒懂,成了無效溝通,浪費彼此的時間。王東明認為,溝通的最高境界,就是把專業的事,講得讓非專業的人也能懂,這才是真正專業的說話達人!

 

王東明

現職:企業講師、京城創藝創意行銷總監
經歷:商業攝影師、活動策展人、主持人
著作:《說出人緣,講入人心》、《說中點,講重點,我就是能說動人》

arrow
arrow

    王東明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